坐擁全球最大的博彩市場,賭收一度是拉斯維加斯的七倍,長期以來,澳門一直被視為遍地黃金之所在。然而,現時拉斯維加斯已滿血復活,但澳門仍陷入了困境,人們普遍擔心何時能從疫情之中恢復過來,以及博彩法的修訂會如何重塑行業的未來。一如目前博彩股的表現,投資者對此感到不安。那麼澳門仍具投資潛力嗎?不妨跟隨《亞博匯》一探究竟。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開始,全球休閒和旅遊業帶來災難性破壞,澳門博彩股的股價亦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行情。
截至2022年3月下旬,澳門六大博企在香港的上市實體股價已經下跌了20%(銀河娛樂集團)至70%(永利澳門有限公司)。
然而,這一切並非僅僅與疫情相關。《亞博匯》此前曾報道,去年九月,在澳門政府公佈博彩法修訂草案的內容後,博彩股在短短24小時內蒸發了26%的市值,即1430億港元(184億美元)。近期,在2022年3月7日,六家公司的總市值再下挫6.3%至271億港元(34.7億美元),而就在幾日前,澳門政府宣佈將當前承批公司的賭牌延長6個月,從6月27日延長至今年的12月31日,有效地延遲了新賭牌重新招標的過程。
顯然,澳門政府目前正在採取的許多行動,令到投資者感到恐慌。然而這些恐慌是否合理呢?或者澳門是否將恢復其無可爭議的賭場之王的地位?
讓我們先從好消息開始。
儘管中國內地以及澳門繼續奉行動態的「零冠」政策,嚴格限制邊境的出入,但博彩分析師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看好澳門的長期前景。
資產管理公司Bernstein全球博彩董事總經理兼高級分析師Vitaly Umansky在最近的報告中寫道:「雖然仍不確定香港和中國內地何時全面恢復通關,但我們看到2022年春季及夏季有幾個步驟重新開放旅遊,這將推動2022年下半年的大規模復甦。」
儘管重新開放的日期可能會進一步推遲,但Umansky稱:「澳門的長期論點仍然堅定不移,中國希望澳門在經濟上可行,政治上健康,而博彩業將在這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作為大灣區發展的重要一員,以及中央政府15年總體規劃下『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澳門將繼續從中國的經濟增長中受益,同時保持博彩業作為其成功的核心要素。」
澳門政府也暗示,最初投資者對特區修訂博彩法感到擔憂的地方,不會像之前那樣繁瑣。
其中最受關注的一項提案,是建議每家承批公司中配以一名政府代表負責監督承批公司遵守法律和履行合同義務的情況,並在承批公司所從事的活動中保護公眾利益。人們擔心這可能預示著對承批公司的業務運營受到直接干預,但在去年年底公眾諮詢期間得到強烈的反響後,該提案在1月份提交給立法會審批的內容中已完全消失。
法案草案中也沒有提及限制特許公司向其股東支付股息。最初的諮詢文件包括一項提議,即特許經營商在宣布股息之前可能需要政府授權。這方面似乎再次證明謹慎行事是最好的選擇。
政府對澳門的未來持樂觀態度,並表示願意傾聽承批公司的意見且適時地作出改變,這一事實表明,如果澳門要繁榮,就須讓營運商先繁榮起來。
更普遍地說,支持未來幾年將出現強勁復甦的人士指出,澳門強勁的基本面是其未來的基礎。這篇論文指出,20年前令澳門成為贏家的關鍵基本面至今仍然存在——鄰近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有利的連繫。澳門與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內地毗鄰,海、陸、空交通都十分便利,這是近乎完美的排列組合。
果真如此嗎?
並非所有人都看好澳門的未來前景。一些消息人士向《亞博匯》表示,他們對新冠疫情的復甦和政府(包括澳門和中國)對該行業的意圖完全看空。
當然,近期營運商面臨一些非常明顯的不利因素,尤其是中國對跨境賭博的持續打擊。儘管許多評論人士稱打擊主要針對的是澳門之外的博彩目的地,但澳門最大的兩間博彩中介公司的領導人——太陽城集團的周焯華和德晉集團的陳榮煉相繼被捕,實際上終結了一個長期以來的收入來源。隨著多數澳門博企以寧求穩妥的方式終結了與博彩中介人的所有長期協議,分析師預計,即使營運商可以通過直營貴賓廳的形式收回一部分利潤,但貴賓業務的崩盤將令他們損失高達三成的博彩總收入和約一成的年利潤。
當然,許多人認為,從長遠來看,
減少對博彩中介人的依賴並在內部引入高端中場的做法是有益的,但與此同時,營運商還面臨著更緊迫的擔憂,其中大多數與新博彩法有關。
有消息人士向《亞博匯》表示: 「政府顯然有一個未向承批公司披露的議程,當你看到他們的聯合行動時,對現有營運商而言將會非常不利。」
而最重要的問題是,包括將當前特許權延長六個月條款的博彩法擬議修正案,都是只取不捨。
澳門的18家衛星賭場就是很好的例子。澳門立法會目前正在討論的博彩法修正案中一個重要內容是,所有賭場都必須位於六間承批公司所擁有的場所內。受影響的各方被給予了三年的時間來設計解決方案,要麼停止業務,要麼將物業出售給承批公司,然而承批公司似乎都沒有動機及意願成為買家。大多數衛星物業在規模和質量上都落後於動輒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路氹綜合度假村,而且根據相關法律,這些博彩物業必須在最長10年的專營期結束後轉歸政府。
撇開可能會影響到同一企業集團內承批公司的子公司所擁有的賭場物業這一意外後果,而只考慮傳統上被認為是衛星賭場的18處物業的話,澳門衛星賭場廢除對於不同的賭場營運商而言意義也不同。對於美高梅、金沙及永利而言,由於其牌照並未經營任何衛星賭場,因而實際上將照常營運。新濠旗下有駿龍酒店,銀娛旗下有華都、總統酒店及利澳等三家,其它14間衛星賭場都在澳娛綜合的牌照下營運,為該公司帶來了很大的麻煩,2019年,澳娛綜合博彩總收入的52%都是來自衛星賭場。

此外還有一些令人不安的言論。一位消息人士稱:「賭博基本上是政治家最不受歡迎的議題。」
「站在中國政府的一邊就是站在博彩業的對立面,反之亦然。因此,儘管澳門僱傭了大量人士,但大型綜合度假村的支持者並不多。」
多位與《亞博匯》交流的消息人士表示,當談判桌上另一邊的人對他們的業務採取某種激進的看法時,作為營運商的日子尤為不好過。
這也解釋了為甚麼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在2021年及2022年施政報告中幾乎沒有提及博彩業。迄今為止,博彩業仍是特區財政的來源。
雖然他們不會公開表態,但《亞博匯》意識到,至少部分承批公司感覺不像是這座城市的合作夥伴,而更像是搖錢樹。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博彩法草案中要求承批公司採取更多企業社會責任措施。具體而言,在承批公司已經向澳門基金會支付了高達4%的博彩總收入並支持澳門的基礎設施發展的前提之下,對博企的期待還包括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支持本地產業多元發展、確保勞工權益尤其是本地僱員的在職培訓及人員向上流動、保障員工的公積金制度、聘用殘疾及康復人士、支持公益活動、支持各種教育、科研、環保、文化及體育等活動。

可能會有人爭辯說,澳門六大博企目前採用的企業社會責任舉措已經是全球行業中最具活力的。
該消息人士稱:「對於這個行業來說,這真是一場完美風暴。」
「疫情造成的業務積壓持續下去,而政府加強了監督,都給收入帶來了額外壓力。」
「即使新冠疫情很快消退並且遊客人數恢復到正常水平,收入也不太可能一直保持不變,而在玩家人數不斷減少的情況下,每家承批公司都需面臨競爭。」
這引起了最後一個有趣的觀點。據未經證實的當地媒體報導,每家承批公司將牌照延長六個月至2022年12月31日,其費用將在5000萬至8000萬澳門元(625萬美元至1000萬美元)之間,這是一個不小的代價。考慮到新冠疫情,這一高昂成本很可能導致企業在這段時間內虧損,或幾乎沒有盈利。
而且,如果該報道準確無誤,每家營運商將被要求提供高達16億澳門元(2億美元)的銀行擔保,以支付未能成功競投而可能產生的裁員。換句話說,任何失去賭牌的承批公司也將不得不支付因失去牌照而無法再僱用的員工遣散費!
那麼,還是可以投資澳門?僅股價而言,是的。就在撰寫本文之時,U-mansky的首選金沙中國,其股價位於18港元左右。這一價格幾乎是該公司2008年IPO期間每股10.38港元發行價的兩倍,但與2014年時峰值的64.90港元相比僅為零頭,甚至也不夠2021年高位時的38.85港元。
澳門最初的繁榮時期可能已經結束,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獨特的逆風匯流將我們帶至這一處,從這裡開始唯一的可能就是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