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新冠肺炎再次侵襲澳門,澳門政府隨即推出嚴厲的管控措施,中小企發展又再受到史無前例的打擊。面對疫情經常發生,中小企的未來又何去何從?
澳門政府在6月23日宣佈全澳門餐廳需要暫停堂食,健身室、美容院等企業需要關閉。不過措施實行後,確診個案並沒有減退。
7月11日,澳門政府突然宣佈全澳門工商業場所需要關閉一周,全澳門要進入「相對靜止」狀態一星期。
工商業場所關閉的措施原本只實行一星期,但後來再延長五天,然而餐廳禁堂食的措施卻沒有完結日期。意味着,如果沒有達到澳門政府希望的「零確診」情況,餐廳重開堂食可能是遙遙無期。
雖然澳門政府在6月19日宣佈,將會推出針對中小企的經濟援助,涉及援助金額達到100億澳門元,但至今有關援助的推出時間依然未知。
在這種絕望的經營情況下,一名餐廳僱主向《亞博匯》反映,中小企最盼望的並不是「援助」,而是一個確定的「未來」。
該僱主表示:「經濟援助最多只足夠員工的薪金,但它援助不了一個餐廳一個月的支出。假使疫情結束後兩個月又有新的疫情,中小企是否又要再關閉?」
他指出,禁止堂食的措施生效後,營業額跌近七成,導致虧損十分嚴重,但開支並沒有下降,人工及租金都沒有減少。餐廳僱主坦言:「中小企需要看到未來,要知道如何走下去,或許社會要考慮共存的必要性。」
6月22日疫情初期,有大三巴手信店僱主曾向《亞博匯》反映,疫情為澳門帶來的是「經濟清零」。半個月後疫情依然持續,《亞博匯》在「封城」措施生效前再次到大三巴進行訪問,不過情況與6月的時候不同,有七成手信店現正停業,包括當初訪問的商戶。
中區南區工商聯會會長李卓君表示,單單在大三巴一區,已經有三分之一商舖停業。
他指出,「有些商戶不是結業,是選擇停業,因為根本沒有收入」。李卓君表示:「現在已經不是兩年前,現時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大家都開始沒有足夠資金了。」
「2020年的時候,中小企會覺得疫情很快會結束;2021的時候,中小企開始乏力,但都繼續捱下去;但到了今年,很多企業已經捱不下去了。」他坦言:「在兩年多以來,有些經營者甚至拿出自己的財產去支撐,但到了今年很多已經放棄了。」
他表示:「有不少商戶已經捱不下去,政府推出的百億援助措施至今依然(7月中旬)未有消息,疫情發生了一個多月,企業很難在零收入的情況下再捱下去。」
李卓君認為,澳門不是首次發生疫情,有些措施應該適時要變化,「現在最重要的是,澳門政府要儘快與內地通關,而且要與內地政府商討一些新的政策,改變現時出現疫情就要隔離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