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報導亞洲博彩及休閒產業滿19週年,《亞博匯》特籌劃此專欄,現在讓我們一起回顧10年之前的這篇封面故事《收穫有時》,重溫2015年3月的新聞!
為澳門的博彩營運商而言,與20年前最初的那次澳門賭牌競投相比,2022年的那次重新競投,實在是一次截然不同的經歷,當中政府清楚表明,在發出新的博彩承批合同時,主要會考慮每名承批人對於非博彩投資的承諾。
到了最後,六間成批公司以投資合共1087億澳門元(136億美元)在非博彩設施上的承諾,獲得了新的10年批給合同。
但澳門推動非博彩發展,實在不是甚麼新鮮事。
早在10年前,2025年3月《亞博匯》的封面故事《收穫有時》就探討了澳門的營運商如何通過擴充自己獨特的非博彩熱點,吸引來自中國新興中產階級的青睞,尤其是這個階級中那些見多識廣的輕年輕一群。
我們那時就曾解釋過,承批公司的做法的確不止出於公心,更是為私利,例如是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勸說政府,在市場劃一賭枱總數的限制下,對各公司賭枱數字批給上更為「鬆手」。也就是說,各間公司每年都在互相競爭,希望獲得更多賭枱。

例如新濠的何猷龍就在新濠影滙開幕前曾說,該物業在建築時「以容納500張賭枱為目標……但事實上,我們都不知道最後我們得到多少。」
何猷龍亦指出,政府在賭枱批給方面的政策,是基於每間營運商在非博彩設施方面的投資額,並強調,新濠影滙已完成建設的空間,只有5%會用於博彩。
可是,賭枱數目並非一切。因為營運商亦意識到,他們的生意好壞,越來越倚賴於他們非博彩產品的質素,這是因為中國中場市場將取代貴賓廳市場,成為未來重點的這種趨勢,在10年前已經非常明顯。
《亞博匯》當時寫道:「整個市場自2011年年尾開始,其實已經正在傾向中場市場。」
「貴賓百家樂在澳門整體賭收佔比於當年第二及第三季達到74%的頂峰,並在此後開始下跌,而且其增長也持續低於中場市場。」
這個趨勢從那時起就一直持續,直到如今,中場賭收佔整體賭收超過75%,完全逆轉當年由貴賓市場獨領風騷的局勢。
雖然中介市場的陷落加速了這個過程,但《亞博匯》就在2015年指出,中場市場的轉化中,最主要的變數,就是中國中產階層品味的急速改變。
我們當時這樣說:「在新禧年之始,中國中產階層可以說是一股基本上可以忽略的力量。」
「但根據由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於2013年發表的一項被視為甚為可靠的中國新興中產階層概況研究,到了2022年,超過75%的中國城市消費者將能擁有9千美元到3萬4千美元的收入,以消費力計算的話,就等於巴西及意大利的平均收入水平之間。根據麥肯錫的研究,在2012年,約68%的中國城市住戶已經達到該水平範圍。而在2000年,該數字則只有4%。」
那份麥肯錫的報告更特別提到:
「中產階級的轉變,意味着那些有見識及經歷的消費者—就是那些有能力及意願為品質付出更高價錢,並且會考慮非必要消費品,而不只着眼基本需求的人—將會成為主要的力量。」
如今看來,這一切實在是至理名言。到了今時今日,高端中場及基本中場客戶,才是推動澳門前進的主要動力。營運商也越來越着力於找出獨特及具創意的非博彩吸引熱點,把這些客人引導他們的物業之中。
有鑒於來自亞洲區內,例如新加坡及菲律賓等地對手的競爭日漸激烈,澳門的各個非博彩熱點在未來數年將如何轉變,實在讓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