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疫後兩年旅遊業強勁復甦,旅客量屢破紀錄,但關於中小企困難的新聞卻屢見不鮮。重新開放兩年後的澳門,中小企究竟出路如何?
疫後兩年,這座城市的旅遊業強勢復甦。2024年訪澳旅客量逾3492萬人,恢復至疫情前近89%。然而,當遊客的腳步稍離金光大道,轉入社區內的橫街少巷,卻屢見「旺舖出租」的告示如貼滿鐵閘。這種「旅遊區沸騰、社區冷清」的鮮明對比,正是澳門重新開放後兩年內經常發生的事情。
在北區經營酒吧餐飲生意近五年的Gary坦言:「現時與疫情比較,生意額了約四成。」
面對與旅遊區截然不同的景貌,他認為疫情過後,居民與旅客的消費模式改變以及租金增加,導致中小企面臨困難。
旅遊區的繁榮推高了商業租金,導致中小微企的經營成本大幅上升。而在社區經濟中,這些企業往往依賴本地居民作為主要客源,但隨鄴「澳車北上」政策於2023年初推出,情況變得更加複雜——該政策允許澳門車輛進入廣東省,便利了居民的跨境生活。
Gary認為,報復性的消費不只是在旅客,連居民也有。
「珠海和中山等鄰近地區以更低廉的價格、更豐富的選擇吸引澳門居民。」
他指出,「加上疫情經濟不景消費力下降,到更低廉的地方消費是大勢所趨。」
而政府政策亦加速內地與澳門的融合,令兩地通關更加便捷。但這如同「雙刃劍」,在便利居民旅客出行的同時,消費亦正在外溢向北面。

高昂的舖租和經營模式的快速轉變,讓不少企業難以適應時代的變遷。而在此困境下,澳門博彩承批公司試圖透過活化舊區方案,利用「以大帶小」的方式吸引中小微企進駐舊區。
金沙中國採取創業資助計劃,按最高1比2的比例向優選中小微企分階段提供資金支持,資助金額上限為澳門幣100萬元;美高梅則邀請本地多間中小微企進駐媽閣塘區,為其提供穩定的經營環境。
澳娛綜合活化金碧文娛中心,將其改造成美食廣場,吸引中小微企入駐,增加商機。
有參與承批公司中小企措施的商戶表示,承批公司「以大帶小」的確為中小企帶來不同商機。
有參與計劃的餐飲業經營者Jay表示,「儘管自己參與時間很短亦是起步,但至少他們(承批公司)為中小企提供一個新平台。」
「有大型企業的推廣,會令更多中小企接觸不同客源。」
承批公司的多元化非博彩政策為中小企帶來新商機。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真正改變現狀,不只是單靠企業的力量。
「承批公司為中小企帶來新商機是好事,但最後都是政府帶頭。」Gary續指,在推動中小企發展,應該由政府帶頭,承批公司與中小企跟隨。
澳門社會綜合研究學會會長葛萬金指出:「現時經濟出現兩極化,博彩旅遊業表現強勁,但沒有旅客進入的社區,情況卻相當不樂觀。」
葛萬金認為,政府是時候考慮更全面的政策幫助中小企降低經營成本,包括短期津貼、減免舖租以及發展其他經濟等措施。
他強調:「派錢給中小企未必是最有效的方式,但可以通過消費卡等政策,提升中小企的購買力,從而刺激經濟。」
但從長遠來看,澳門需要建立更平衡的經濟結構,讓博彩旅遊業與社區經濟能夠相互平衡,未來經濟發展偏向多元化發展的城市,讓旅遊業的繁榮惠及每一個角落,讓中小微企也能在澳門持續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