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逐漸復甦的情況下,澳門的博彩總收入穩步上升,但房地產市場的價值和交易量卻持續下降。這種差距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根據澳門財政局截至2025年8月上半月的數據,8月前15天內,澳門住宿物業成交數量僅118間,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78,990澳門元(9,860美元)。然而,對比2019年同期,當時的物業成交數量高達443間,平均價格更達119,351澳門元(14,900美元)。六年間,物業成交數量減少了約275%,樓價亦大跌三成。即使與疫情期間的2020年同期相比,成交數量仍減少46%,樓價也下降了20.7%。
儘管房地產市場低迷,但博彩業收入卻呈現穩步增長。2025年8月博彩毛收入約222億澳門元(27.7億美元),創下疫情後新高,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1.3%。然而,房地產市場的走勢與博彩收入背道而馳,顯示出房地產市場未能從疫情的影響中完全恢復,反而進一步走向下坡。
內地政策的影響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蘇育洲接受《亞博匯》訪問時認為,博彩業的繁榮其實並未能反映整體經濟的狀況,而房地產市場(商業及住宿)的低迷則與多重因素交織有關,其中包括內地的政策及博彩業的發展。
「內地房地產市場因『三條紅線』政策及恒大事件受到重創,導致大部分投資者對澳門房地產市場採取觀望態度,以往一次性購買多個單位的現象已不復存在。」
中國內地政府於2020年針對房地產企業推出的一系列財務監管標準,包括「三條紅線」——旨在控制房地產行業的過度槓桿化,降低潛在金融風險,並穩定房地產市場。然而,「三條紅線」政策出台,大量中國房地產企業因此限制陷入流動性危機乃至於倒閉,最著名的是恒大集團。
內地業內人士稱之為「房地產爆雷」,導致內地富裕投資者卻步於房地產。投資者對房地產市場失去信心,而內地在三年疫情令經濟發展放緩,失業率提高,此後內地年輕一代更掀起
「躺平」熱潮(不買房、不生育、不求升職),令房地產市場雪上加霜。
博彩業模式轉型對房地產的影響
蘇育洲認為,澳門房地產市場的低迷與博彩業的模式調整密切相關。「VIP賭客幾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中場客或高端中場,但他們的賭注規模遠不及以前的VIP客群。」
過去一些內地的頂級VIP豪客在澳門瘋狂博彩,一注金額高達上千萬,也令不少澳門人發家致富。他們的資產也隨之流入澳門房地產市場,推動樓價不斷上升。然而,隨著博彩業進入更加健康、以中場客為主的發展模式,過去依賴VIP豪客資金流入的房地產市場也失去了強有力的支撐。
此外,內地「北上」消費潮流的興起、九間衛星賭場將在年尾結業等多種因素下,商業舖位的估值亦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更甚的是,整體房地產市場走下坡,更令酒店等商業物業資產大幅下降。
如首次於2024年叫價24億港元(3.09億美元)出售的十三酒店,最終2025年成交的價格僅為六億港元(7,700萬美元)。
多元產業成功,或能帶動投資潮
不單只受到外圍經濟變化影響,內部亦面對消費外溢、博彩發展模式改變等多種影響,澳門房地產市場的困境似乎受到多重結構性因素影響。
蘇育洲坦言,澳門過去高度依賴博彩業帶動整體經濟,缺乏產業多元化,使得房地產市場在外部環境變化時無力支撐。而未來澳門想再次發展,尋找一個再次為澳門引發「投資熱潮」的產業,適度多元化發展是必須的,不過過程會面臨挑戰與陣痛,但這是澳門經濟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
「澳門最好的日子已經過去…我們過去依賴博彩業,但現在博彩業健康發展,我們需要尋找新的產業來帶領澳門向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