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開發一種被其成為極具前景的新冠肺炎候選疫苗的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將在2021年1月之前完成人體試驗,並可以不到去年澳門日均博彩收入的金額來生產3000萬劑疫苗。
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於週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透露了下述消息。發佈會由張康教授指出,院長霍文遜教授通過視頻從香港連線參加。
該疫苗由澳科大及香港理工大學聯合於上週公佈,據信具備大規模生產的潛力。研究人員稱,該疫苗在早期臨床試驗中表現優異,有望大規模生產。尤其是可於單劑注射後的7天或14天內,在免疫的小鼠,兔子和非人靈長類動物(獼猴)中誘導出「強烈而有效的抗體反應」,實驗動物產生的免疫血清成功阻斷了受體結合區域與宿主細胞的結合,中和了偽病毒並防止新冠病毒的感染。
據參與研究的科學家們介紹,該種候選疫苗已經準備進入II期和III期試驗階段。如果一切順利 ,將有望在在1月下旬生產出首批3000萬劑疫苗以待分發。
但是,新聞發佈會同時也披露,該項目有因資金短缺而陷入停滯的風險。霍教授估算,開發及生產3000萬劑疫苗約需要6億港幣(7,700萬美元),相當於2019年澳門一日博彩收入的77%,或澳門特別行政區兩天的博彩稅。
研究小組透露,其在二月曾向澳門政府申請提供50萬澳門元(合62,500美元)的資金資助但被駁回。霍教授表示,政府當時不相信開發疫苗是個現實的目標。
據澳科大團隊介紹,這項來有來自澳門、香港及中國大陸約100多名科學家共同參與的項目,研究成本已經達到「數千萬美元」。所有這些資金都來自參與研究的8個機構的內部經費。
但該團隊同時堅信,他們的疫苗是全球目前正在研究的150多種候選疫苗中名列前茅,甚至可能是最有效。
研究小組負責人之一的張教授說:「從概念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這將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疫苗,且副作用水平非常低。」
他表示,之所以該團隊的疫苗可以在多數其他疫苗中脫穎而出,是因為它僅攻擊蛋白質的受體結合域(RBD)而不是整個蛋白質突峰,因此可產生更有效的抗體。
此外,該疫苗的突出之處還表現在利用重組DNA,例如已經廣泛用於對抗各種形式的癌症和生殖器疣的HPV疫苗中使用的重組DNA。該技術已經很容易獲得,並可在世界各地的生產設施中使用。
張教授說,研究小組在春節後不久就開始了疫苗的研發,第一階段的測試沒有副作用。另一個令他們備受鼓舞的事實是,這種疫苗只需微小的劑量即可,大約20微克或芝麻的1/10大小。
值得注意的是,他說這種疫苗甚至應該能夠治療已經感染新冠病毒的人。
張說,該團隊現在正在等待下一步的進展,計劃在人類上同時進行II期和III期試驗,以加快這一過程。
他說:「我們對動物實驗的結果充滿信心。」
霍文遜院長補充說,「人體試驗通常需要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但他指出,COVID-19的情況比較特殊。「到目前為止,該疫苗已顯示出強大的抗體反應能力,無並發症,有顯著的半衰期,並且成本可控。」
但霍教授同時指出,由於澳門缺乏疫苗生產設施,及中國內地由於正在測試其他一些候選疫苗而缺乏檢測能力,因而澳門無法在當地生產該種疫苗。但澳科大團隊目前已經同意與台灣的一個合作夥伴先行展開試點生產。他們稱,該合作有能力在幾週內生產至少3000萬劑。

IAG早前曾報道稱,其中將有800萬劑預留給澳門及香港市民。霍教授稱,該團隊希望「為全人類生產疫苗」。
他表示,「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需要一個全球性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