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Green 在《亞博匯》2月號中提到,指出目前立法會正在討論的博彩法修正案中,沒有提及體育博彩立法的事宜。
這意味著澳門體育博彩的法律地位不變。根據現行的博彩法,澳門特區的賭場不獲允許提供體育博彩,因為該類活動被歸類為「向公眾提供的博弈遊戲」。根據現行法律,體育博彩、賓果遊戲、幸運抽獎和彩票等被分類為 「向公眾提供的博弈遊戲」,而百家樂或二十一點等傳統賭場遊戲,則被稱為「博奕遊戲」,並獲允許在賭場內進行。
諷刺的是,雖然澳門政府去年6月透露,澳門唯一的體育博彩供應商—— 澳門彩票有限公司的專營權即將結束,但由於博彩法修正案未有針對賭場提供體育博彩活動的內容,因此未來不太可能有新的體育博彩供應商進入澳門市場。
Green表示,這代表澳門錯失了令博彩產品多樣化的機會。然而,這並不是澳門首次錯失的良機。
撲克曾在澳門大受歡迎,但近期已逐漸在澳門的賭場中消失 —— 原因正是政府嚴格落實賭枱數目限制。博彩法修正案將首次明文確立賭枱數目限制,旨在控制行業的發展規模,但從營運商的角度而言,相關限制意味每個物業中的每張賭枱的收益都需最大化,所以撲克將永遠被百家樂和二十一點等收益較高的賭枱遊戲取代。
然而,許多有力的論證指出,撲克不應被納入澳門的賭枱數目限制的範圍。其中,最明顯的是撲克不是傳統的賭場遊戲,因為玩家不是與莊家對賭,撲克也沒有莊家優勢。
在撲克遊戲中,賭場從每手牌中 「抽成」,某些情況是按小時收費 (或者在錦標賽中收取一次性報名費)。 但遊戲本身是玩家之間的對賭,而不是玩家與莊家對賭。營運商對任何一手牌或錦標賽的結果既沒有任何直接的發言權,也沒有任何既得利益。
撲克能吸引來自全球不同階層的遊客,實現當地政府期望達到的旅遊效益。例子之一是2018年在新濠天地PokerStars LIVE撲克之星澳門撲克室舉行的「澳門百萬元大賽」最後一場賽事,「澳門百萬元大賽」主賽事吸引2499名玩家,分別來自美國、澳洲、德國、印度、愛爾蘭、俄羅斯、馬來西亞、英國、法國、韓國、牙買加、加拿大、西班牙和日本等地。這僅僅是一項賽事而已!
可惜的是,撲克之星澳門撲克室在比賽後不久便關閉了,是全澳因賭枱數目限制而關門的撲克室之一。一如Green就體育博彩所發表的意見一樣,也許是時候就此問題重新思考一下。
本思齊
執行編輯
我們樂於聽到您的反饋請將您的想法發送至bb@asga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