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出現兩年半以來,世界各地陸續開始恢復,但澳門至今依然處於「封鎖」階段。兩年半疫情,澳門旅遊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究竟旅遊業未來會是如何?
澳門政府在9月1日開放41個國家居民入境澳門,結束長達兩年半的「封鎖」 ,但從外國入境澳門後依然要進行七天的隔離。儘管澳門政府願意「釋出善意」,但隔離政策的存在,令措施對澳門旅遊及博彩業毫無幫助,因為沒有人願意為了兩天的旅遊而隔離七天。
對於澳門旅遊業,一名從事導遊工作五年多、現時已轉職外賣員的前本地導遊表示,現時政策上有衝突:「如果澳門政府讓外國旅客免隔離入境,這明顯地與內地防疫政策有衝突,澳門主要旅遊市場依然是內地旅客,讓外國旅客免隔離入境會令內地封鎖澳門,變成與香港一樣。」香港至今與內地在通關方面仍需隔離入境。
中國內地旅遊市場龐大,澳門單靠內地客源是否又能滿足需求?該名導遊認為,澳門是一個很被動的角色,依靠中國內地旅客就必須要完全跟隨內地政策,但中國人口龐大容易出現疫情,當出現疫情澳門旅遊業就會受到牽連。 「內地旅客是十分重要,但只依靠內地客源就會變得很被動……內地今年經常出現疫情以及封城,內地旅客的出遊意欲已經大減,因為害怕出外後無法回家。」
他認為,澳門現時在旅遊業的政策上並沒有「話事權」,一切都要等待內地政府的指示,唯一樂觀的就是等待內地放棄「清零」政策。但他認為,今年內都不會看到有任何改變。
而澳門政府在賭牌競投加入「開拓外國客源」的要求,並多次強調澳門要開拓外國客源,不能再單一依靠內地旅客。
導遊對於「開拓外國客源」有所保留,主因是澳門航線的問題,「澳門在過去並不重視國際航線,飛往日本、韓國及泰國等熱門旅遊地點的航班,班次少而且價格較香港貴……澳門機場對國際旅客並沒有任何吸引力。」
「當然,外國旅客可以選擇飛往香港再來澳門,但試問這樣做的外國旅客有多少?」
澳門旅遊業議會會長胡景光接受訪問時表示,現在開放外國人入境的措施,對旅遊業並無幫助,「現在入境澳門的外國人,都是因為商務或緊急原因,但政府開放外國人入境,最少展示政府願意行第一步。」
胡景光表示,內地客源在疫情前佔澳門客源七成,香港及台灣客源佔兩成,外國客源只有一成左右。但疫情發生後,內地就暫停來澳旅遊團,而旅遊團佔內地客源接近五成,外國、香港及台灣客幾乎已經沒有。現在旅遊業最多只回到2019年的兩成生意左右。
「很多從事旅遊業的人已經轉型了,一些轉為配送業務,一些變成日韓泰代購業務⋯⋯不過我對於未來的看法是樂觀,因為疫情一定會緩和,而中國內地有14億人口,只要一年有2%人來澳門旅遊,就可以滿足澳門需求。」
至於「開拓外國客源」的計劃上,胡景光與受訪的導遊有同樣看法。他指出,澳門在航線上「十分弱」,而一個機場越少航線,就意味越少人來。「航班制約了國際旅客的數目,而航班對國際旅客來說十分重要,所以政府如果要開展外國客源,就要在國際航線上作出改善。」
他建議:「政府可以考慮撥一些資金投放在國際航線上,降低來澳門航班價格,吸引更多外國旅客來到澳門⋯⋯那怕一些旅客目的地是香港,但如果澳門航班價格更有吸引力,能吸引更多旅客到訪澳門再轉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