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訂閱
  • 雜誌
  • 關於
  • 聯絡我們
  • 廣告
09月30日2025年
  • English
  • 日本語
亞博匯
Asian Gaming Power 50
  • 新聞
  • 特寫
  • 人物
  • 專欄
  • 技術談
  • 網絡博彩
  • 活動
  • 澳門
  • 日本
  • 區域
  • 50强
  • English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亞博匯
  • 新聞
  • 特寫
  • 人物
  • 專欄
  • 技術談
  • 網絡博彩
  • 活動
  • 澳門
  • 日本
  • 區域
  • 50强
  • English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亞博匯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推廣成本兩難選市佔率還是選利潤?

David Bonnet by David Bonnet
09月30日2025年 18:23
推廣成本兩難選市佔率還是選利潤?
0
SHARES
0
VIEWS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前澳門博彩高管David Bonnet談業界再投資:推廣策略需平衡增量與替代風險

近期有多人詢問我對博彩業推廣再投資的看法。鑒於這一話題在博彩行業中常被誤解,我認為有必要分享一些觀點。

現時亞洲賭場的競爭已進入一個新階段。疫情後博彩中介業務萎縮、可觸及市場收窄導致客源規模更小、更集中。客源重疊度加大導致博彩企業之間採取了更激烈的促銷競爭手段。有別於以往,業者紛紛放棄穩定再投資模式,轉而採取旨在擴大市場份額的激進策略,此舉通常以犧牲利潤率為代價。近期的業績電話會議及行業評論,已將「市場份額與利潤率的矛盾」列為核心討論話題。

那麼,當前行業究竟面臨怎樣的局面?下文將展開分析。

推廣策略背景

何謂「再投資」?廣義而言,它用於提升玩家忠誠度、是鼓勵重複消費的客戶獎勵,類似信用卡積分或航空公司里程。但在博彩業,再投資有其特殊性——博彩產品本質是一種以享受刺激來進行現金和籌碼的交易,差異化的場地和體驗是誘因。在產品趨同的市場中,通過客戶激勵來保留並擴大客群,是業者普遍採用的可靠方式。

博彩業的「免費優惠」(俗稱

「回贈」或「comp」)是再投資最直接的模式,從免費餐飲等小額福利,到酒店住宿、機票、演出門票、現金返還等大額獎勵等。從業者角度看,這些優惠主要有兩大目的:

  • 獎勵玩家過往消費,認可其已為企業帶來價值。
  • 激勵玩家未來繼續消費,吸引其再次光臨並提升忠誠度。

業者面臨的核心挑戰在於如何判斷再投資是否「有效」?關鍵取決於——投入是帶來了增量收入,還是僅僅造成了消費替代?

增量收入vs消費替代

  • 正面:增量收入因推廣優惠吸引玩家再次光臨而產生的投注額,延長酒店住宿時間或額外的消費份額,均可推動理論收入增長。
  • 風險:消費替代優惠僅導致玩家將消費從「一個領域轉移至另一個領域」,其實並未增加投注度。例如中場玩家消費額貌似疲弱、貴賓廳玩家消費額則似強勁,但整體總收入未變。這種情況下,推廣成本上升、利潤率縮水,業者實質上是在「補貼現有收入」,而非「擴大收入規模」。

理解兩者的差異至關重要,這正是業者難以在再投資決策中找到平衡的原因。這種「平衡難題」,也成為當代博彩業策略性營銷的核心挑戰。

玩家激勵對博彩業的重要性,堪比撲克牌與籌碼對博彩遊戲的意義。真正挑戰在於:如何根據不斷變化的客群,設定對口的激勵規模?激勵過度或不足,都會對企業的可持續經營帶來重大風險;懂得找到平衡點,才是實現利潤優化的關鍵。以經營意大利餐廳為例;實踐動態調整的推廣策略:贈送免費披薩獎勵優質顧客,會根據顧客的預期價值而調整配料——偶爾光臨的顧客送普通芝士披薩,常客則送高級水牛芝士披薩。同理,博彩業者制定再投資規模時,會綜合考量玩家的消費額、過往投注記錄、長遠價值等因素,最終提供與預期收入匹配的各類優惠。

基於上述論述,我們接下來聚焦澳門,探討影響當今推廣策略的最新市場趨勢。

行業增長態勢

澳門博彩市場在2024年大部分時間和2025年初基本處於平穩狀態;但近期市場格局突變,最新業績已突破2024年每月208億澳門元(約合美元26億)的峰值。

截至2025年8月,澳門博彩業年內月均收入較2024年高出近15億澳門元(增幅接近8%)。這一超出歷史走勢的增量收入讓業者警覺,新增業務爭奪戰隨即展開。

每月GGR (澳門幣 ‘000 – 2024至2025)

那麼,業者究竟透過哪些機制爭取新增業務?投入大量額外激勵是否值得?整體來看,業者主要偏重三大策略:

  1. 現有獎勵計劃升級
  2. 成本結構從「軟成本」轉向「硬成本」
  3. 中場玩家適用高端玩家式回贈機制

鑑於以上策略對利潤率及玩家長期消費習慣各有影響,此舉引發業界質疑:短期收益是否會被結構性風險所取代?

1. 現有獎勵計劃升級

第一項策略調整並非創新,而是「加碼」——業者透過「擴大既有優惠規模」,按既定方式提高再投資額。例如,免費住宿從1晚增至2晚、餐飲額度提升、優惠券數量翻倍;同時增加推廣活動發放數量,以刺激玩家投注、延長其在場停留時間。

儘管整體再投資比例可能變動不大,但細分領域的支出結構已呈現差異擴大趨勢:

中場玩家的再投資比例為10%至15%,貴賓廳玩家計劃則從35%攀升至45%的上限。這一差距凸顯出「優惠逼近上限」帶來的利潤率萎縮—大規模推行此策略不僅大幅提高再投資成本,還會養成玩家

「可獲得更高基礎獎勵」的預期。

現有計劃升級並非「良策」,反而是對「激烈競爭」的被動回應:將既有優惠擴至極限雖能帶來短期業績,但會削弱長期利潤管控能力。原本彈性發放的獎勵,逐漸淪為玩家「理所當然的權益」。由於此策略以「軟成本」(如免費住宿、餐飲額度等非直接現金支出)為核心,業者短期內無需面對損益表直接虧損,因此可持續加碼;但代價是,從前讓玩家產生「優越感」的優惠,如今可能淪為「基礎福利」,玩家只會期望得到更多。

2. 成本結構從「軟成本」轉向「硬成本」

過往,博彩業的再投資大多透過內部資源發放,例如酒店客房、餐飲券或演出門票等「軟成本回贈」。這類回贈的成本更易消化——因為場地的員工、基礎設施等固定成本已存在,其邊際成本通常僅為零售價的20%至30%。

但如今,業者越來越依賴「硬成本回贈」,例如推廣籌碼(promo chips)及其他現金等價激勵。與軟成本回贈不同,硬成本回贈需按面額100%計入損益表,導致徹底失去了從前「壓低再投資實際成本」的成本優勢。

以兩種「價值5000港元回贈」的場景為例:在軟成本回贈模式下,業者實際支出僅佔零售價的36.8%(顯現零售價與真實成本的差額),憑藉「高感知價值」既能降低再投資成本,又能保護利潤率;反之,5000港元推廣籌碼需要業者承擔全額成本—沒有內置成本槓桿的硬成本回贈,不僅失去了利潤緩衝空間,還會放大支出壓力。

從軟成本轉向硬成本,不僅是會計處理方式的改變:它用「全額計入損益的現金等價支出」,取代了「低成本、高感知價值」的回贈,徹底削弱了再投資的結構性優勢。從前能提升細分市場利潤率的策略,如今反而會消耗利潤,導致業者可用於保護盈利能力的手段越來越少。隨著競爭加劇,這種模式的可持續性正受到越來越多質疑。

3.中場玩家可使用貴賓廳模式回贈計劃

目前業界最顯著的策略變革,莫過於將「貴賓廳玩家(VIP)專屬策略」引入至中場。如今,中場玩家除了可獲得推廣籌碼外,還能享受到從前僅供頂級客群才有的「高額回贈」、多層次激勵,甚至推薦客戶獎勵計劃。

博彩企業還越來越多依賴中間人招募吸引中場玩家,進一步模糊了「貴賓廳市場」與「中場」的傳統分界線。此外,中場賭桌推行的「轉碼回贈計劃」,讓玩家實現「雙重獲益」—既可享受免費酒店住宿、餐飲券等軟成本激勵,又能得到推廣籌碼回贈。這種權益重疊引發「獎勵升級競爭」:中場玩家為了得到更高級別的福利,整體的忠誠度也會隨之而攀升。

將貴賓廳模式回贈引入中場,或許能在短期內推高業務,但也破壞了「分層體系」的核心用途—巧用「市場分層」可維持不同層級的獎勵機制高效運轉。模糊貴賓廳與中場的分界線,令業者陷入

「獎勵競賽」:成本不斷膨脹卻未能保證增長。從前用於培育高價值客群的賣點;如今卻成為所有玩家的獎勵預期,此策略不僅加重再投資負擔,還會侵蝕利潤率。若不加以節制,這種「層級融合」將使業者在未來的競爭中失去可保護利潤率的工具。

非預期後果

業界常將再投資視為「增量收入引擎」,但一旦運用不當,不僅無法帶來真實消費,還會扭曲市場、侵蝕利潤。我試過不止一次走進澳門某高級牛扒餐廳,裡面空無一人,卻標榜「全數訂滿」。當被拒絕入座時,我無心向服務員解釋這背後的「回贈成本模式」,只是禮貌地表示:若有博彩客戶前來,我願意讓出座位。

獎勵過度會催生「虛假需求」:餐廳看似訂滿實則無人入座,酒店入住率靠「未使用的免費過夜房」撐數,收入預測依賴「從未被兌現的福利」。推廣籌碼等現金類激勵直接削弱利潤;不斷升級的獎勵還會讓玩家「重福利、輕產品」,忽視博彩本身的核心體驗。員工與運營團隊則需應對「場地訂滿卻空置」的矛盾局面。

諷刺的是,缺乏節制的再投資可能造成「自我消耗」。本應推動增長的機制,反而造成效率低下與信號失真,更會逐漸扭曲玩家預期—當獎勵不斷升級,博彩產品本身的感知價值便會逐漸降低,核心玩家會因「看不到真實價值」而流失。

盲目加碼風險

再投資仍是博彩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但也極易被誤用。現有獎勵計劃升級、成本從「軟」轉「硬」、貴賓廳模式回贈引入至中場,這三類策略均將獎勵推向極端。短期來看,這些手段能拉動業務量、營造增長假象;但長遠而言,它們會侵蝕利潤、推高玩家預期,甚至令玩家將福利置於核心產品之上。

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放棄再投資,而是需要「結構化、嚴謹化管理」:應根據更精準的數據,持續優化「匹配玩家層級」的策略,確保獎勵與玩家真實價值對等。反之,獎勵過度等激進手段或許能帶來短期活躍度,但會埋下難以逆轉的長期盈利風險。真正的增量收入,源於「再投資與玩家真實行為的匹配」,而非靠「不斷加碼福利」追逐業務量。

免費客房是常見的獎勵措施

若缺乏有效管控,再投資將不再是增長引擎,反而會陷入「成本螺旋上升」的困境。當前市場競爭已趨激烈,一旦行業進入下行週期,這種風險帶來的後果將被進一步放大。

 

Tags: Current Issue zh
ShareShare
David Bonnet

David Bonnet

David Bonnet是位於香港Delta State Holdings Ltd公司的管理合夥人,為新興市場、酒店和博彩領域的主要機構投資者提供企業融資諮詢服務。他曾在彭博有限合夥企業、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及銀河娛樂集團等公司擔任戰略及財務等高級職位。
他經常在彭博電視和美國CNBC電視上發表評論,並為彭博新聞社、《亞洲時報》等全球主要出版物撰寫了大量有關亞洲地區博彩的文章。
David此前曾在芝加哥的JMB Realty、Allston Trading,舊金山投資銀行Banc of America Securites、Robertson Stephens,以及檀香山的Blackpoint Capital Advisors公司就職。

Evolution
Aristocrat
Evoplay

Related Posts

編者寄語網絡博彩: PAGCOR是否已深陷其中?

編者寄語網絡博彩: PAGCOR是否已深陷其中?

by 本思齊
09月30日2025年 19:17

菲律賓PAGCOR今年8月宣佈,2025年首七個月持牌數位遊戲(eGames)運營商已繳納690億披索(約12億美元)牌照費,言談間不難感受到其自豪態度。

澳洲博彩業誠信框架

澳洲博彩業誠信框架

by Paul Newson
09月30日2025年 15:47

前新南威爾士州監管官員Paul Newson質疑:澳洲博彩業長久以來的監管思路當下是否仍具現實價值?

澳門博彩商料引入虛擬歌手與數碼藝人 應對娛樂市場需求激增

澳門博彩商料引入虛擬歌手與數碼藝人 應對娛樂市場需求激增

by 本思齊
09月15日2025年 08:11

隨著澳門娛樂業規模持續擴張,當地博彩經營商將會引入數碼流行歌手及虛擬表演者,以應對市場對娛樂內容的旺盛需求。

編者寄語 – 翻轉劇本

編者寄語 – 翻轉劇本

by 本思齊
08月28日2025年 18:18

本月對《亞博匯》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正式推出IAG EXPO——這是 我們對過去兩年在馬尼拉舉辦的系列活動的擴展,並新增了首屆IAG Exhibition。

About Alexa
亞博匯

© 2024 IAG

  • 新聞
  • 特寫
  • 人物
  • 專欄
  • 技術談
  • 網絡博彩
  • 活動
  • 澳門
  • 日本
  • 區域
  • 50强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Add New Playlist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English
  • 日本語
  • 新聞
  • 特寫
  • 人物
  • 專欄
  • 技術談
  • 網絡博彩
  • 活動
  • 澳門
  • 日本
  • 區域
  • 50强
  • 雜誌
  • 關於
  • 聯絡我們
  • 廣告

© 2024 IAG